华体会最新首页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应用
新中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始末

日期: 2024-07-31   类型:行业应用

  当李焕英成为全厂第一个拥有电视的人之后,她家就成了一个露天放映场,每天晚上聚集着无数前来蹭电视的工友。而这台黑白电视机给他们带来的兴奋度,简直比现在中了500万彩票还要强烈。

  在那个物质匮乏,又缺少娱乐的时代,中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可能比现在的千万富翁还要稀少。电视机也几乎成了那个时代的集体向往。

  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广播,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1934年,英国政府正式建立电视服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电视服务。10年后,第一台电子彩色电视机面世。

  当时的世界,正处于第二次大战期间,世界人民还无暇享受这种科技带来的极大乐趣。但电视作为一种图声并茂的信息传播工具,却受到了政治家们的极度重视。

  1939年4月30日,在纽约世博会开幕式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纽约市的弗拉辛广场发表了一次精彩演讲。但当时比世博会和美国总统更吸引世人眼球的,是一台电视摄影机。

  原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对这次世博会开幕式进行了实况转播,这是历史上的首次。美国人第一次通过一块屏幕,观看和倾听了总统的声音。

  继英美之后,苏联、法国、意大利、西德以及日本等十多个国家也相继有了电视广播。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全球已有500多个电视台,4000万台电视机。

  而在整个民国时期,中国是没有电视的。直到1957年,我国的电视广播依然是一片空白。

  当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起步的时候,电视作为一种比广播更有效果的宣传载体受到了高层的重视。1957年,新中国正式决定发展电视广播事业。

  当时的电子工业主管部门,也就是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局,把研发电视发射中心设备的任务交给了北京广播器材厂,而把研制电视接收机,也就是研发电视机的任务,交给了国营天津无线电厂来完成。

  现在谈到高精尖技术,很多人都会想到芯片、航空、精密仪器等。而在那个连火柴、铁钉都还要依赖进口的年代,研制绝大多数中国人没见过的电视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开始接受这项政治任务的时候,天津无线电厂的员工个个都热情高涨,干劲也非常足。很快,一个由黄仕机担当产品主持设计师的开发团队就成立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之后,这些技术人员们却开始犯难了。

  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缺乏学过电视理论的人才,其实甭说学过电视理论课,很多技术人员连电视都没看见过。另一方面,就是缺乏样机。即使要山寨,也要有个样板电视做参考用吧。但在当时,这些条件都无法满足。

  没有条件也要上。技术团队一边干一边学习,并通过渠道关系寻找样机。1957年底,二机部领导趁到苏联参观访问的机会,带回来几套苏联新型的红宝石牌电视机散件,后来天津无线电厂又从苏联订购了一些新型的电视机样机、散件和资料,以供参考研究。

  这些从苏联获得的电视样机、散件和资料,对技术人员掌握电视机的设计构造和工艺技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让他们对各种电视机的电路、结构、元器件性能、外观造型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

  按照设计师的思路,想要造出自己的电视机,就要先学会拆解这些样机,把样机的成千上万个零部件造出来,然后就可以组装成自己的电视机了。

  但当时中国电子工业才刚刚起步,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许多电视机用元器件还没有能力生产。要么进口,要么自力更生。所以,别看只是生产一台电视机,实际上中国需要为此搭建起一整条产业链。

  经过几个月的攻关克难,1958年3月,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出我国第一台国产电视机——北京牌黑白电视机。除了电视机的显像管是进口的,其余部件都是在天津无线电厂研制生产的。

  样机装配出来后,大家的心情仍很紧张,他们担心第一台电视机的实际接收效果,能不能经过验收。3月17日晚,我国电视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在天津厂的试验大厅,共摆着两台电视机,一台是苏联的,一台是刚刚研制出来的电视样机,成功或失败,一经对比,便见分晓。

  幸运的是这次试验非常顺利。当晚的电视屏幕上准时出现了广播员清晰的图像和洪亮的声音,图像和声音的质量与苏联电视机完全相像。至此,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正式通过验收。

  第一台电视样机试验成功后,天津无线电厂领导还在当年五一劳动节前生产了10台电视机,向毛主席和党献礼,并获得了中央的嘉许。

  可能很多人会很好奇,在天津生产的电视机为什么叫北京牌呢?其实,这体现了国家对天津无线电厂的鼓励与肯定。同时以首都北京的名字命名该厂生产的电视机也说明了,在天津生产的电视机,不只是天津的骄傲,更是作为民族品牌,成了国家的骄傲。

  也是在1958年,就在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电视机出厂后不久,我国第一家电视台,即现在的中央电视台也诞生了(当时叫北京电视台)。中国自此开启了电视时代,并出现了黑白电视节目。

  不过,当时全国大约只有20台黑白电视机,能看到电视的人仅限于少数领导人。直到上世纪60年代开始,黑白电视机才慢慢在中国普及。

  1961年4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在北京转播了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这是新中国第一次通过电视转播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办的世界性体育比赛。

  正当国人好奇的目光还停留在黑白电视机的时候,研发彩色电视机的重任再次落到了天津无线电厂,这时该厂已更名为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时值10年非常时期,社会秩序被打乱,研发工作更是困难重重。

  但技术人员顶住种种压力,赶在1970年年底的时候,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1972年,北京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先后推出彩色电视节目,我国正式迎来了彩色电视的新时期。

  不过相比西方国家,电视在中国的普及速度要慢得多。一个重要原因是,价格太贵。

  在那个全国都穷的年代,电视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上世纪80年代城镇职工平均月收入30元,而当时的电视价位300元到1000多元不等。也就是说,一个普通城镇职工,依靠工资买一台电视机,需要不吃不喝积攒1到3年。

  要知道,当时的城镇职工,包括普通的工厂工人,还是中国的高收入群体。很多青年学子绞尽脑汁进工厂还进不去呢。并且,当时的电视不仅贵,而且有钱也不一定可以买到。就像电影《你好,李焕英》中一样,很多人拿着票却买不到电视机。

  正因为此,在上世纪70年代末乃至整个80年代的城镇,经常会出现十几户人家围坐在一起看同一台电视、同一个频道的盛景。这也成了众多70后、80后童年时期最深刻的记忆。

  尽管当时的电视信号不是很好,画面时不时地还会出现雪花,但看电视依然成了一种最有趣的娱乐活动之一。

  有数据显示,中国从1958年制造出第一台电视机,到1987年中国电视机销量超过日本变成全球第一,只用了29年时间。可以说,在互联网和手机普及以前,看电视绝对是中国人业余消遣的主要方式。

  电视从起源到发展,再到如今的全面普及,还不到100年的时间,电视技术和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比以前,即使现在的电视慢慢的变大,图像越来越清晰,收看的节目慢慢的变多,价格也慢慢变得便宜,但遗憾的是,在智能手机、电脑等科学技术产品盛行的当下,人们对电视的依赖程度已越来越低,挂在很多家庭客厅当中的大彩电似乎已越来越像一件摆设。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特有记忆。现代人生活的多样化,选择的多样性,让我们的感知系统越来越麻木。不管科技怎么样发展,或者将来会研制出怎样迷人的电视机,但我们打开电视的时候,已再也找不到过去的那种兴奋和乐趣了。

文章推送